根据教育部印发的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,今秋开学起,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,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。劳动课内容共设置10个任务群,整理与收纳、烹饪与营养、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均入课程。
新学期到来,学校如何开展好劳动课?今(5)日,上游新闻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,重庆不少中小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安排进了课程表,同时将通过因地制宜的劳动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。
美食主题文化融入劳动课
今年秋季开学,渝中区中华路小学6年级的小唐同学发现,课程表里每周三第四节课,有一节名为“劳动美食”的课程,“看起来就很有意思。”
“我们是按照教委安排,把学校特色美食课程融合传统文化,构成了新的一门‘劳动美食’课程。”中华路小学副校长胡文谦介绍,学校一二年级劳动课程以手工为主,从三年级开始把美食主题文化融入劳动课,“劳动美食”不仅仅是做一道菜那么简单,而是在动手的同时要兼顾传统文化的学习。
据介绍,“劳动美食”共划分了花好月圆、岁岁重阳、年年冬至等8个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学习主题。
课堂上除了引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,还要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。例如传统习俗的搜集和考察、传统饮食的制作、简单食材的创意制作、美食研究报告和小论文的撰写等。
在花好月圆这个主题中,四年级是制作绿豆糕,老师会在指导后布置学生回家进行自主实践,在下一堂课讨论经验。在合作实践阶段,学生分小组提前进行人员分工,每个人定好实践任务,包括合作前的准备,合作时的操作分工。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安排下在学校美食教室进行单元合作实践内容,最后,由学生、教师、家长对本单元的实践进行评价,再一次分享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。
“这样的教学形式,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,更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。”胡文谦表示,学校希望以这样的形式来传达给学生一个理念:“美食即美好的食物,除了食物本身的色香味,还要体现食物背后浓浓的情意。”
相关资讯